
2025年10月29日是第20个“世界卒中日”。为提升居民群众对脑卒中疾病的认知与预防能力,普及“尽早识别,立刻就医”的核心理念,强化“时间就是生命”的科学共识,农林街公共卫生委员会、农林街“仁·才社”近日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“世界卒中日”宣传活动暨社区防治脑卒中义诊活动,聚合专业医疗人才下沉社区,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。
活动现场,中山一院神经科10余位专家教授到农林下路东山锦轩广场现场坐诊,从脑卒中预防、风险筛查到诊疗建议,为100余名居民提供“一站式”免费医疗服务。
针对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基础病的高危人群,以及已出现头晕、肢体麻木等疑似症状的居民,专家们细致问诊、耐心分析,量身定制健康管理方案,并明确后续就医指引。
广东省脑科学应用学会的志愿者则在旁协助,向居民派发脑卒中防治科普手册,将专业医疗知识转化为易懂的“健康指南”,方便居民回家后深入学习并分享给家人邻里。
“不用挂号排队,到现场签个到就能找专家咨询,太方便了!”这是不少居民对此次义诊的直观感受。为解决日常就医“挂号难、问诊短、排队久”的痛点,活动全程简化流程,居民无需预约即可与专家面对面交流。问诊间隙,专家们还现场示范“BEFAST”口诀,手把手教居民快速识别脑卒中早期信号,帮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准确判断、及时处置,牢牢抓住“黄金救治时间”。
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三科主任医师范玉华强调,脑卒中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,就目前而言,群众对该疾病的认识还不够充分,发病持续一段时间后才到医院就诊,但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。脑卒中发病超过4.5个小时后,溶栓治疗效果会显著下降,若未能及时干预,卒中后致残率可达40%-50%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,因此,早发现、早治疗对降低脑卒中危害至关重要。
“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开展这样的义诊,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让更多人重视脑卒中预防,尤其是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基础病的中老年群体,一定要定期开展脑卒中筛查,一旦出现疑似症状,要学会对照‘BEFAST’口诀自查,并立即就诊,不要拖延。”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二科主任医师邢世会说。
“这类义诊很有意义,脑卒中这类疾病重在预防,但是身边很多人并不够重视。”居住在马棚岗社区的刘律师既是参与者,也是“宣传员”——活动前,他就在业主群里积极发动邻居参加,“希望街道能多联动优质医疗资源,把这样的健康服务‘常态化’带进社区。”
未来,农林街道将充分发挥好“五好”公卫委的组织协调优势与“仁·才社”的资源凝聚力量,持续联动辖内医疗机构与专业人才,围绕居民高频健康需求,推出更多针对性强、实用性高的健康服务活动,让专业医疗守护触手可及,切实提升居民的健康获得感与幸福感。
南方+记者 马艺天
通讯员 刘轶轩
配资好评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